Archive: 2025年8月28日

热升华墨水转印率和二次升华的关系

热升华墨水的转印率(首次转印时墨水从载体向承印物的迁移效率)与二次升华(印品在后续高温环境下,已附着的染料再次发生升华迁移的现象)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核心指标,二者本质围绕 “染料分子的稳定性与迁移规律” 展开,具体关系可从 “转印率对二次升华的影响”“二次升华对转印效果的反向作用”“协同优化逻辑” 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逻辑:转印率决定二次升华的 “基础概率”

转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承印物上染料分子的残留状态(包括分子数量、分布密度、结合牢固度),而这正是二次升华是否发生、发生程度的核心前提 —— 转印率并非 “越高越好”,而是需与 “染料固定效果” 平衡,最终决定二次升华的风险阈值。

  1. 转印率过低:二次升华风险低,但印品质量差

当首次转印率不足(如温度不够、压力不足导致墨水未充分迁移)时,承印物上附着的染料分子总量少,且多集中在表层(未深入承印物纤维 / 涂层内部):

  • 从 “量” 上看:可参与二次升华的染料分子基数小,即使后续遇高温,也仅少量分子迁移,不会出现明显的 “色彩流失、图案模糊”;
  • 从 “质” 上看:未深入的表层染料易在水洗、摩擦中脱落,反而掩盖了二次升华的影响,但本质是印品耐用性差(色彩浅、易掉色),属于 “低转印率带来的低风险假象”。
  1. 转印率过高(但固定不足):二次升华风险剧增

若通过过度提升温度、延长时间实现 “高转印率”,但未让染料分子与承印物形成稳定结合(如涤纶面料的分子空隙未充分 “锁住” 染料、陶瓷涂层未完全固化),此时承印物上的染料分子处于 “高饱和但高活性” 状态:

  • 染料分子仅物理填充在承印物表层或浅层,未形成化学吸附或分子间作用力;
  • 后续遇 120℃以上高温(如高温熨烫、烘干、夏季暴晒)时,这些活性染料分子易再次获得动能,突破表层束缚发生二次升华 —— 表现为 “印品褪色、图案边缘晕染(染料向无图案区域迁移)、色彩不均”,尤其在浅色承印物或精细图案上更明显。
  1. 转印率 “适度且充分固定”:二次升华风险可控

理想状态是 “转印率达标(60%-80%,因承印物而异)+ 染料充分固定”:

  • 转印率达标:确保色彩饱和度、清晰度满足需求,染料分子足量且深入承印物内部(如涤纶纤维的无定形区、陶瓷涂层的微孔);
  • 充分固定:通过精准的温度 / 时间控制,让染料分子与承印物形成稳定结合(如涤纶分子链与染料分子的氢键、范德华力,涂层与染料的化学交联);
  • 此时,可参与二次升华的 “游离染料分子” 极少,即使后续遇常规高温(如面料熨烫 120-150℃),也仅微量迁移,不会影响印品外观和耐用性。

二、反向作用:二次升华是转印率 “有效性” 的 “试金石”

二次升华的发生与否,本质是对首次转印 “质量” 的检验 —— 并非转印率数值高就代表转印效果好,需结合二次升华的稳定性判断 “有效转印率”(即真正固定在承印物上、不易迁移的染料比例)。

  • 案例 1:A 样品首次转印率 85%,但经 180℃高温测试后,色彩流失率达 30%(二次升华严重),说明其 “有效转印率” 仅 55%(85%×70%),大量染料为游离状态,属于 “无效高转印率”;
  • 案例 2:B 样品首次转印率 75%,经 180℃高温测试后,色彩流失率仅 5%(二次升华轻微),其 “有效转印率” 达 71.25%(75%×95%),虽首次转印率略低,但实际转印质量更优。

可见,二次升华的稳定性可帮助筛选 “虚假高转印率”—— 部分工艺(如过度高温)虽能提升短期转印率,但会牺牲染料固定效果,导致二次升华风险,最终降低印品的耐用性(如户外标识褪色、服装水洗后图案模糊)。

三、协同优化:平衡转印率与二次升华的核心策略

要同时实现 “高转印率” 与 “低二次升华风险”,需围绕 “染料分子的‘迁移 – 固定’平衡” 优化工艺,核心策略如下:

1. 精准控制首次转印参数,避免参数极端化设置

  • 温度:不盲目追求高温(如涤纶面料控制在 190-210℃,而非 230℃以上,230℃以上高温易导致染料过度升华,难以与承印物充分结合),确保染料充分升华的同时,有足够时间与承印物结合;
  • 时间:避免过短(转印不充分)或过长(染料反向迁移、承印物老化),常规面料控制在 20-30 秒,硬质承印物(陶瓷)控制在 30-60 秒;
  • 压力:确保载体与承印物紧密贴合(减少墨水流失),但不压伤承印物(避免纤维 / 涂层结构破坏,影响染料固定)。

2. 选择 “高固定性” 的墨水与承印物

  • 墨水:优先选择 “高纯度、低挥发性” 的热升华染料(如分散染料 C.I. Disperse Red 60、Blue 359),其分子结构更易与涤纶 / 涂层结合,减少游离分子;
  • 承印物:面料选择高支高密涤纶(纤维空隙更规则,利于染料锁定),硬质产品选择 “交联型涂层”(如陶瓷杯的硅胶改性涂层,可与染料形成化学键)。

3. 增加 “后处理工艺”,提升染料固定度

  • 面料类:转印后进行 “低温定型”(120-140℃,5-10 秒),促进涤纶纤维收缩,进一步锁住染料分子;
  • 硬质类:转印后进行 “涂层固化”(如陶瓷杯经 150℃烘烤 20 分钟),让涂层与染料充分交联,降低二次升华可能。

总结:转印率与二次升华是 “因果 + 检验” 的双向关系

  • 因果关系:首次转印率的 “高低与质量”(是否伴随充分固定),直接决定二次升华的风险程度 —— 低转印率(即使固定较好)风险低但质量差,高转印率(固定差)风险高,适度转印率(固定好)风险可控;
  • 检验关系:二次升华的稳定性,可反向验证首次转印的 “有效转印率”,避免被 “虚假高转印率” 误导;
  • 核心目标:并非追求 “100% 转印率”,而是通过工艺优化,实现 “转印率达标” 与 “二次升华稳定” 的平衡,最终保障印品的色彩效果与长期耐用性。

环境的温度变化是如何影响打印颜色效果的?

在日常打印作业中,一种常见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使用相同墨水、设备、材料且保持打印参数恒定的情况下,同一物品在早、中、晚不同时段打印出的成品,其颜色往往存在细微差异。这一现象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值得深入探讨。

经我们公司研究表明,环境温度的波动是导致该现象的核心因素。我们公司指出,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墨水的粘度,而墨水粘度的改变会进一步作用于喷嘴的喷射力度,最终造成打印颜色的差异。

墨水的粘度对温度具有高度敏感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墨水分子运动加剧,内摩擦力减小,导致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减缓,内摩擦力增大,使得粘度升高,流动性减弱。以常用的水性喷墨墨水为例, 温度每波动 5-10℃,其粘度可能出现 10%-30% 的变化,这一波动幅度足以对打印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当温度较高导致墨水粘度偏低时,墨水流动性增强,喷嘴喷射时易发生扩散,墨滴速度加快,落点较预期偏近,从而使单位面积内的墨量增加,导致颜色偏深;

而当温度较低造成墨水粘度偏高时,墨水流动性减弱,喷嘴需要更大的喷射力度,进而导致墨滴速度减缓、落点偏远,单位面积内的墨量减少,使得颜色偏浅。

此外,温度变化还会影响墨滴在材料表面的铺展与融合状态。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墨滴铺展速度较快,可能与周边墨滴过度融合,导致边缘模糊,颜色饱和度看似更高;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墨滴铺展速度较慢,边缘更为清晰,但因融合不足,颜色可能呈现偏 “干” 状态,饱和度也会相应降低。 这一问题在广告喷绘、包装印刷等对颜色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带来了诸多不便。

针对此,业内已形成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而选择一款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强的墨水无疑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此,为大家推荐我们的墨水,它在粘度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方面表现出色。与普通墨水相比,我们的墨水不仅能满足正常温度下的应用需求,在特殊温度环境中更显优势:

在低温环境下,它能保持较低的粘度,拥有更好的流动性,避免了因粘度偏高导致的喷射不畅、颜色偏浅等问题;

而在高温环境时,其粘度相对更高,使得墨水在喷射过程中不易喷碎,减少了墨滴扩散、颜色偏深的情况,有效保障了不同温度下打印颜色的稳定性。

除了选择优质墨水外,还可配合其他应对措施。首先,控制打印环境温度,将其稳定在墨水推荐的 15-25℃范围内,可通过空调、暖气及恒温设备实现。

其次,对墨水进行恒温处理,如为墨水容器配备加热带或恒温套,确保墨水进入喷嘴前温度稳定;对于大型打印设备,可加装墨水循环恒温系统进行实时调节。

部分高端打印机具备 “温度 – 参数联动” 功能,能够依据温度变化动态调整打印参数。当温度升高时,适当降低喷墨压力或减小墨滴体积,以避免墨量过多;当温度降低时,适当提高喷墨压力或增大墨滴体积,以弥补墨量不足。

另外,通过打印校准条(如色卡)调整色彩管理软件中的 ICC 曲线,使系统自动补偿温度引起的色差,可进一步提升打印效果的一致性。 掌握上述知识并搭配合适的墨水,在遇到打印颜色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时,便能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障打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专业团队深入终端,贴心服务铸就信赖 ——库铂走访客户显担当

近日,库铂销售团队与技术团队组建专项服务小组,奔赴各地代理商的终端客户现场,开展墨水使用情况排查与技术支持工作。此举既彰显了公司对产品质量与客户体验的高度重视,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 “以客户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

作为专业的墨水生产厂家,库铂始终坚信,优质产品离不开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本次走访中,团队成员深入户外广告标识、服装制造企业等终端客户的生产车间,实地查看公司墨水在不同设备、不同生产工艺下的使用状态。
从墨水的上机调试参数到印刷品的色彩呈现效果,从墨水的存储条件、使用环境到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情况,每一个细节都被纳入检查范围,力求全面掌握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表现。 针对客户提出的各类使用难题,技术团队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

部分客户期待获得更理想的打印色彩,技术人员当即提供 ICC 文件制作服务,通过 I1 pro 专业设备进行色彩采集与分析,结合客户的使用习惯及打印材料特性精准调试参数,最终助力客户实现了色彩的精准匹配;另有客户反馈打印过程中出现断线、洇墨等问题,团队成员逐一排查静电、供墨系统压力、喷头温度、波形等关键指标,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促使生产效率迅速回升。

“没想到厂家会主动上门解决问题,这种服务太贴心了!” 一位终端客户的负责人在接受走访时由衷感慨。销售团队借此机会与客户深入沟通,认真记录客户对产品性能、供货周期等方面的建议,为公司后续的产品升级与服务优化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此次终端走访活动,不仅有效解决了客户在墨水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更拉近了公司与终端用户的距离。库铂将持续秉持 “倾听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拥抱变化,引导未来.” 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常态化的客户走访与技术支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客户满意度,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共赢,共创墨水行业的美好未来。

UV打印机固化透印现象的系统性成因与解决方案

UV平板及卷对卷打印机中的透印现象(在印刷纯色时尤为明显)源于不可避免的机械精度误差。虽然理论上无法完全消除,但随着设备精度的提高,其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以下是关键成因及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透印核心成因

1.羽化值设置过低
2.印刷速度过高(尤其在双向模式下)
3.Y轴传动皮带松动(或丝杠润滑不足)
4.喷头异常(如断墨、堵头等情况)

二、针对性解决方案

羽化值设置过低UV墨水流动性较差且在紫外线照射下快速固化。
✅ 解决方案:
将羽化值调整至80-100区间,通过墨点重叠补偿间隙,确保图案过渡更平滑。

双向印刷速度过高
双向印刷会放大喷头往复运动中的机械误差,高速状态会加剧这一问题。
✅ 解决方案:
高精度需求:切换至单向印刷模式(以速度换取精度)
常规精度需求:保持双向印刷但适当降低速度

Y轴皮带松动或丝杠传动问题
长期运行可能导致Y轴皮带松动(造成传动不稳定)或丝杠润滑不足(导致卡顿)。
✅ 解决方案:
皮带传动系统:及时张紧皮带并调整张力
丝杠传动系统:定期添加润滑剂保持运行顺畅

喷头状态不佳或喷嘴堵塞
喷头堵塞或出墨不均会直接导致印刷路径间断,造成明显透印。
✅ 解决方案:
暂停印刷作业,使用清洗液清洁喷头直至墨水呈连续珠状流出(表明喷嘴畅通)
日常维护:每日操作前打印测试条,确认喷头状态正常

SUPERINKS将参加Sign China 2025、Printing United 2025

Sign China 2025

SUPERINKS将参加2025年9月17日-9月19日在中国、上海举办的Sign China 2025

您可以查看此展览URL以了解更多信息:https://www.signchinashow.com/
地址: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
欢迎莅临SUPERINKS展位:E2馆 E46展位

Printing United 2025

SUPERINKS将参加2025年10月22日-10月24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办的PRINTING United展会。

您可以查看此展览URL以了解更多信息:https://www.printingunited.com/
地址: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橙县会展中心的南北展厅。
欢迎莅临SUPERINKS展位:2215展位